糖心vlog下载官网:糖心vlog官方版ios-来自6国26校,他们在国际舞台共商“澜湄”流域教育难题

频道:财经 日期: 浏览:1

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澜沧江流出中国后便被称为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终注入南海。

沿着这条串联六国的黄金水道,在澜湄合作机制启动十周年、中越建交75周年之际,如江河汇流,六国青年汇聚一堂,共商流域治理。2025年6月30日到7月4日,第九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简称澜湄青创赛、YICMG)在越南河内人文社科大学等地举行。

2025年6月30日,第九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河内蔡冠深文化中心开幕。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汪祯仪 虎雪 杭彦 李曼 摄

本年度,赛事将主题定为“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事实上,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多样化的学习者群体之一,面对着包括获得基础教育的机会有限、性别和地区差距巨大、教育资金不足以及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教育问题。

此次,围绕教育普及、教育公平、优质教育、教育保障、多样教育和终身教育等主题,经广泛征集,六国26校72名青年拿出近30个创意方案,在一周不到的时间里进行多国协作,反复打磨。不止如此,在这些统一语言、统一队服的日子里,这些年轻人交流各自的文化和国情,在大巴车上一齐唱歌、分享从各自国家带来的纪念品,欢声笑语中缔结深厚友谊。

江河相连的青年人们,短暂汇流,彼此滋养,再投入各自国家发展的江河。

向内发掘

6月30日,复旦大学的王心语和王禹潼带来了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在碰到新朋友的首个场合——项目路演中,就分出了糖果。同样的,她们收到了来自柬埔寨的食物,柚子干。

活动现场

不过,柬埔寨女孩们带来柚子干别有深意。她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柬埔寨尤其是她们所在桔井省等地,农业潜力丰富,但青年失业、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有限以及缺乏联动市场的技能培训等问题突出。她们带来的方案,就着眼于柚子这个具体的产品,希望通过将农业创新与正规教育相结合,使年轻人成为农村发展的推动者,提升当地人收入和就业情况。

来自柬埔寨的柚子干。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提出问题是第一步,六国青年带来的教育问题各式各样,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错位、教育数字鸿沟几乎是共性的问题,也有青年着眼于更具象的群体困境,如残疾人士的受教育问题,如部分地区女性的受教育权和人身安全。

“在越南,少数民族女孩的小学毕业率仅为64%,而在老挝,只有35%的赫蒙族(苗族分支)妇女和42%的克木妇女识字。在缅甸,51%的妇女报告曾遭受过伴侣的身体或心理虐待,而在柬埔寨,这一数字为34%。人口贩卖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老挝和柬埔寨是东南亚贩卖妇女和女孩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大赛“入围方案展示”环节,越南外交学院的女生NGUYÊN THỊ THU HÀ展示了数据。她将自己组的项目命名为“仙人掌花”(Cactus Flowers),并现场展示了她们回应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绘本。“教育应该落到实处,我们用简单易懂的图文形式,让女孩、男孩们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学起,我们认为认识自己的生理构造,是他们自我保护的重要前提。”她说。

“仙人掌花”小组正在进行项目介绍。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仙人掌花”组的绘本,在答辩中给评委老师们留下了印象。在澜湄青创赛评委会主席、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看来,随着赛事一年年成熟,学生们对于比赛更投入、有了更多思考,也更注重多样化的形式表达,做绘本、演情景剧、做应用模型等,以更透彻地呈现方案。

本届大赛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或许就是人工智能。记者看到,不少项目不谋而合地想到依托在线平台促进教育公平,部分项目已经做出了应用模型,可以让学生搜到想用的课程,或者用AI进行语音对练等。“大部分项目都强调利用技术,尤其是用AI来解决问题,可以看出这一批青年乐于拥抱技术,来推动教育公平。”郑宇说。

赛事历经多年,潜移默化中,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共融。郑宇发现,相较于此前比赛中,很多项目侧重解决各自国家的具体问题,这次有更多项目关注了如何解决流域共同面临的问题,“包括很多项目聚焦到语言学习问题。事实上,对于‘澜湄六国’来说,语言学习不仅是翻译,更是大家对自身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相互理解的重要纽带。”

跨国协作

这种纽带的联结,在第二轮的跨国小组讨论和展示上有了更明显的写照。在这一轮,赛事将原有选手重新编组成新的跨国团队,打破了原有团队的文化与专业壁垒。再经专家老师的指导,对选中的17个第一轮方案进行更精准有效的优化。

“澜湄咖啡屋”跨国小组讨论环节

来自广西财经学院的教师罗伟2019年就加入到澜湄青创赛的活动中,在他看来,第二轮是这场活动真正的挑战点,“同用英语这一种语言,在几天时间里与随机的队友们共同消化一个全新的选题,这种碰撞会让大家换位,感受到自己思考的维度是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一个方案从单一国家背景走进了多文化背景,无疑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起初我对这项活动没抱太大期望,以为这只是一次反馈讨论会。然而,它演变成了一场深入的头脑风暴,我们开始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实施这个项目。尽管我的大脑有些发晕,但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泰国选手LAXMI表示。

于是,你有可能看到来自柬埔寨、泰国、越南、老挝四个国家的学生组队抽中一个来自缅甸的选题,通过ChatGPT努力共学缅甸国情的样子;也有可能看到一个课题组在讨论桌上陷入沉默或激辩,努力调整寻求更大共识的样子。

来自复旦大学的王心语、王禹潼在这一轮与来自越南和缅甸的同学组队,抽中的选题关于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地区电子商务教育,原选题也来自复旦大学。

“我们讨论到一半,越南同学说,其实在越南一些地区,互联网都没有搭建,更不要说做电商了,缅甸同学也在旁边点了头,这个有些超出我们的预计。”王心语说,区域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在这一刻显得具象,“还有成本问题,在不同的国家,人力成本可能也会不同。”为了让电商教育更有普惠性,王心语的小组最后提出,可以请有资质、经过培训的学生也成为电商教育的师资,一方面为这些学生增加收入、衔接从学生到职业的通道,另一方面,也能以更低的成本使电商教育更具有可持续性。

携手共进

事实上,这些选题和方案距离真正落地,还有不短的距离,它们需要资金的支持、跨部门甚至跨国的政策协调,以及隐性的理念更新。但一周乃至十年的时间里,有一些更深刻的东西被留了下来。

以山水为幕、以歌舞为媒,7月2日晚,“文化之夜”为六国选手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彼此文化的契机。会期中还有文化参访,从升龙皇城遗址到文庙国子监,选手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东道主越南的千年文脉。今年还首次增加了学术报告会环节,旨在鼓励学科间交叉碰撞。

7月2日晚,“文化之夜”为六国选手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彼此文化的契机。

比较少有的,广西财经学院的覃海锋是第二年来参加大赛。去年,他曾在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参加第八届澜湄青创赛,并交到了一位来自越南的好友Hong Anh。今年好友虽未再次参赛,但覃海锋从广西背来了校友设计的woow搪胶毛绒盲盒作为礼物,他们还是约见了一面。“赛期只有一周,但朋友可以是一辈子的。”覃海锋笑着说。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在国际舞台备受历练和赞扬的中国青年力量。事实上,在“澜湄合作”机制建立的第十个春秋,澜湄青创赛也走过了十年。该赛事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于2015年发起创立,是完全由国务学院学生自主运营的地区治理赛事平台,足迹遍布中国青海、广西、上海,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和泰国普吉,明年将来到中国武汉。

今年活动的落地执行,也几乎都是来自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学生们,在另一个国度操办一个以“流域”为体量的活动,小到交通订餐,大到会程行程,需要协调的事项庞大繁杂,难度可见一斑。

组织策划活动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生刘宇龙是本届赛事秘书处学生负责人,在他看来,多年的赛事工作经历,恰似澜湄青年合作的微缩史。澜湄青创赛既是流域青年智慧的“孵化器”,更是友谊生根的沃土。

“我们从初创合作走向成熟,看到了青年人对澜湄未来的洞察和担当。作为组织者,我深知这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用专业素养与青春热血,在续写澜湄合作的‘金色故事’中贡献青春力量。我坚信,在新的十年里,澜湄青创赛一定会越办越好。”刘宇龙说。

第九届澜湄青创赛,各国青年聚首。

友谊是六国青年的,更是澜湄六国的。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24日,“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成功发射升空,为澜湄六国开展太空观测与技术应用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而就在2025年,将召开澜湄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和第十次外长会,届时将打造“澜湄合作2.0版”,六国将继续弘扬“发展为先、平等协商、务实高效、开放包容”的澜湄精神,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人们对澜湄的合作可以有更多的期待,“友谊如河,既滋养土地,又奔流向前。”

(陈昊翔 伍宸淼 于玥对本文亦有贡献)